院訊239期 -- 校長的話 -- 凡事謝恩 -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

院訊239期 -- 校長的話 -- 凡事謝恩

蔡瑞益院長

帖撒羅尼迦教會遭受逼迫、困苦之時使徒保羅勸勉教會:「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使徒保羅不是膚淺的樂觀主義者,他早已學會憂患和喜樂可以並存,似乎憂愁,卻是常喜樂,不因軟弱、凌辱、急難、困苦而失去喜樂的心,反倒在患難中總是歡歡喜喜的,所以他以恆常喜樂鼓勵遭受苦難的教會,不論環境情況如何,教會信眾都要在基督裡喜樂

在人生的路途中,並非所遭遇的一切事都是可喜的,如果必須要依所臨到的事是否可喜才喜樂,必定不能常常喜樂。基督徒喜樂的基礎、根源、對象乃是主耶穌,因為在凡事上信靠那位拯救、看顧我們的主而喜樂,「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8);這樣,才不至因環境的改變而失去喜樂,在基督裡的喜樂也是沒有人能奪去(約16:22),更何況喜樂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之一(加5:22),並非來自基督徒本身。不論遭遇何事,都可得著聖靈的安慰、鼓勵和感動,來跨越生命中的高山低谷。

能常常喜樂的原因就是可以把一切憂慮卸給神,禱告的本質在於向神獻上誠實的心,而非動動嘴皮子。禱告是指在心意上不斷的仰賴神,不停地跟神聯繫。不住的禱告,是一種禱告的態度,以禱告的精神來從事一切活動。不住的禱告也是常常禱告恆切禱告的意思,保羅時代的猶太人和基督徒都有每天禱告三次的習慣(詩55:173:110:30),「不住的禱告」對他們最起碼的意思就是「不要疏忽每天經常的祈禱」,所以「不住的禱告」是包含了「定時禱告」和「隨時禱告」

「凡事謝恩」的「凡事」是「在任何情況之下」,即是「在任何環境中」,都可向神感恩。存著凡事謝恩的態度來生活,必能認定神叫萬事互相效力,即使在患難和試煉中,也可以得益處,這種對神主權的絕對相信,必能凡事謝恩,神若掌管一切,那麼試煉必在神的旨意中,神的子民必承認祂的良善而獻上感恩。不感謝神,是不信者的特徵;「感恩」則是對神的恩典自然而合宜的回應(林後4:15)。人活在這有罪的世界,生命必定會有許多苦難,但透過經歷生命的苦難,會帶給生命更有光彩,生命毅力更加堅韌。不順利的環境更能激發感恩的機會,不能在不安定的環境中感恩,那麼在安定的環境中必更不能凡事謝恩。基督徒的生命是一個永不止息的感恩。

禱告應不離感恩,而不住禱告就是常常喜樂之法,信心藉著禱告得以堅固,有堅固的信心才能以主和祂的救恩為樂。喜樂、禱告和感恩是一個態度的三面,這三樣吩咐是神在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這三樣的生活「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不僅是神的意願、盼望和吩咐,更是祂的目的和定意,所以必然會作成,神已藉著主的受苦、受死、復活將天國的人生表明出來,作為我們的模範,要我們效法。「祂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8:29),凡相信並跟從祂的人,靠著聖靈的力量,必能成就這基督徒的三要。


回到網頁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