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

院訊233期 -- 校長的話 -- 任主差遣

上帝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上帝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在耶路撒冷會議之後,那影響外邦宣教的割禮問題已解決,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又開始規劃第二次的宣教旅程,這趟宣教旅程的主軸是要回到上次宣教旅行所建立的教會,去「看看」弟兄們的情形,以確定信徒們在他們離開後的信仰狀況。可惜,保羅和巴拿巴卻因著是否容讓馬可再度加入宣教團隊的意見不和而分道揚巴拿巴帶馬可去塞浦路斯,保羅和西拉去敘利亞和基利家。從一組宣教團隊變成兩組宣教團隊,這不是原先所規劃的,但這件遺憾之事,卻促成使徒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行的地區從小亞細亞前進到歐洲。雖上帝可以使人的衝突來成就祂的工,但正如斯托德 (John Stott) 所說:這個上帝所眷佑的事例,不能用來作基督徒爭吵的藉口。領袖意見不合,分道揚並不是正常的做法。

保羅和巴拿巴分道揚後,來到特庇和路司得;保羅遇到了提摩太,並接納他成為宣教團隊的成員。保羅的團隊從特庇和路司得往北,進入弗呂家和加拉太地區,但是「聖靈不准許他們在亞細亞省傳佈信息」然後他們往西,到達亞細亞省的西北部每西亞,準備到庇推尼省,「可是耶穌的靈禁止他們」。最後他們繞過每西亞,到位於亞細亞西北角的特羅亞,在那裡保羅看到了被稱為「馬其頓呼聲」的異象,經過宣教團隊的研判後,確定這是「上帝呼召我們去傳福音給當地的人」的異象。保羅選擇自己熟悉的地區和族群為福音工場,這種想法沒有錯,但這不是上帝的想法,祂要他們到一個全新的地方去,並改變福音的對象,以外邦人為主。「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10:23 「因為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定」(箴20:24 雖然使徒保羅第一次宣教旅行也有外邦人的影子,但畢竟小亞細亞的猶太人多,歐洲之行才是外邦傳道真正的開始這才是保羅當初蒙召時所領受的使命。

教會事工的發展方向必須有明確的異象。「沒有異象,民就放肆」(29:18),現代中文譯本將「異象」譯為「上帝的引導」;國際漢語聖經出版社的新普及譯本亦將「異象」譯為「上帝的指引」。「異象」就是從上帝而來的引導,在事奉上帝的道路上,一定要緊緊的跟隨主,照祂的旨意而不是照自己的喜愛。一個事奉者的腳蹤,不是根據事奉者的意願,而是要根據主的差遣。不是工作的需要決定事奉者的腳步,而是由差遣的主決定事奉同工的腳步。工作是在主的管理下,人太容易為工作本身所吸引,而沒有留心策劃和管理工作的主之調度安排。使徒保羅學習跟隨主的腳蹤,而不是隨著需要和環境來定自己的腳步,只有跟隨主的人,才能成就主的計劃。雖僅是保羅個人順服的一小步,卻是上帝國度的一大步,福音從亞洲進入歐洲,祂是整個救恩計劃的主導者,祂的計劃最完美。

聖靈的引領很奇妙,一方面兩次禁止保羅的團隊朝西或往北走,另一方面在特羅亞向保羅顯示異象。在教會歷史上,這種雙重引導的例子屢見不鮮,不少宣教運動的領袖,原本打算到某個工場去,但最後主帶領他們到了另一個地方宣教,像李文斯敦原想到中國傳福音,上帝卻帶領他到非洲成為非洲大陸出色的宣教士。另一位是近代宣教之父克理威廉,本來打算到西太平洋群島,但上帝改變了他的路線,輾轉到了印度。使徒保羅的團隊在行程中十分留意聖靈的指引聖靈之所以禁止或主之所以不許,因為主有更美的旨意。他們若不先留心聖靈的「禁止」與主的「不許」,可能就看不見馬其頓的異象,聽不見馬其頓的呼聲了。有一首詩歌「任主差遣」 (I’ll go where you want me to go) 的歌詞真是美好:

上主要我前往之處未必是隔重洋;未必是在荒山曲路艱難危險戰場;
但若救主微聲呼喚要我走何路徑;我拉主手欣然回答:「命我何往必聽
差我前往,我必前往,命我何言必言;派我何事我都樂作身心甘獻主前。


回到網頁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