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訊228期 -- 校長的話 -- 求莊稼的主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後、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主何以能「看見」了這樣大的需要,因為走遍各城各鄉傳道,與有需要的人在一起,祂不僅看見了百姓身體方面的需求,更看見心靈上的需求。當祂看見百姓內心的痛苦、憂傷、憂慮、無助、無盼望、無方向與無意義之時,就動了惻隱之心,愛心常是在事奉中增長,正如在戰場上救助受傷之人,更能體會受傷之人的痛苦。耶穌用舊約的羊群沒有牧人的比喻形容百姓在靈性上沒有人的看顧與指引,他用「困苦流離」的比喻指出羊群因無牧人的保護與指引以致被襲擊,折磨而遭受苦難。羊群有如此的遭遇,表示已經陷入相當大的危險中,迫切需要拯救和援助。
機不可失是事奉緊迫性的原因
耶穌用待收割且已成熟的莊稼來形容福音莊稼的緊迫性,在舊約裡待收的莊稼往往被用來描繪將要來的審判,但耶穌是指人們已準備好對福音有所反應以逃避那即將來臨的憤怒。因耶穌來到人間不是要定人的罪,乃是要拯救人。收莊稼有時機性,未熟或過熟都不是收割的好時機,若不把握機會,機會過去就不再回。有許多農夫為把握收割的時機,常邀請許多人協助,免得莊稼因過熟而失去收割的機會。「莊稼」好比失喪的人,在罪中飽受痛苦,正等待救援,渴望找到永生之道的靈魂。這些莊稼是神的莊稼,所有的莊稼都當收割起來歸祂,神的心意是要萬人得救,不叫一人沉淪。
設立同工回應事奉的需求
耶穌看見人如同羊沒有牧人,困苦流離,又像已成熟的莊稼等待收割,但作工的人卻少,他認為時機已到,必須設立一些人與祂一起作工。從人的方面來說,他的工作量已到了極限,他傳道、宣講福音、並醫治疾病;但是作為人耶穌受到地域等各種環境的限制,他必須設立人與他一起同工。耶穌是好牧人,祂的目的是要做群羊的牧人,使他們歸入羊圈、餵養他們、使他們乏人照顧的生命得著撫養,這時刻他需要跟隨的門徒牧養、餵養群羊。另一方面舉目看禾田、莊稼已經熟透了,需要工人及時去收割。
為何要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
一個人所祈求的是顯示他所關心的,若沒有看見主所看見的就不會有事奉的熱忱,當看見了主所看的人之時,事奉的熱心與愛心就被建立起來,才會與主同心,愛主所愛,作主所作。門徒不能自己打發人去收莊稼,作神的工要順從主的分派,祂是主,祂知道何人適合那裏的禾場需要。神的家有各種器皿,祂知道各種器皿被使用的時機與場所。另一方面、這是神的莊稼不是人的莊稼,人只是去收那些神已預備好、成熟的莊稼,因此作主的工需要等候主的打發。不是單憑人的熱心就可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收割屬靈的莊稼不容易,必須有神的呼召才能承受得起。加爾文說:「呼召是事奉艱困受挫時的動力。」
面對今日的世代,人如同羊沒有牧人,困苦流離,莊稼已熟,作工人少,求莊稼的主,呼召工人,訓練工人,打發工人,牧養群羊,收割已成熟的福音莊稼。